"草帽书记"黄成模
来源:海南站
时间:2012-05-18
作者:海南站
浏览量:
7月25日,中央采访团记者在海南省东方市看到,该市5年前投资7000多万元,占地600多亩建成的“九龙广场”、“九龙塔”如今已全部变成了生态林、经济林苗圃,挺拔的榕树苗已长成一人多高。这个昔日的“形象工程”变成了造福群众的生态林工程。 “我考虑的是农民的肚子,不是领导的面子。”
2001年12月,黄成模刚就任东方市委书记,首先进入他视野的就是这个半拉子的综合“形象工程”。“一个县级市,2万多农民还没脱贫,耗资7000多万元搞这样的工程,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实惠?这种首长工程必须砍掉!”黄成模说。但也有人善意劝他,“砍这个工程会得罪一些人,影响班子团结。”“搞这样的形象工程已经对不起全市人民,现在我考虑的是农民的肚子,不是领导的面子。”黄成模斩钉截铁地表示了决心。
“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到东方,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到领导岗位,不插手工程项目,买官者免职,送礼者曝光,请客者批评,逢年过节不收礼,只收工作好建议。”东方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隋夕岭回忆说,这是黄成模上任后在第一次民主生活会上的表态。上任不久,黄成模发现了东方市存在“老板推荐干部,干部插手工程,公款吃喝盛行”三股歪风立即有针对性地主持制定了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规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和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规则等18个规章制度,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和试行了全委会任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表决制、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规章制度,创造了选贤用能、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良好环境。对于插手工程、公款吃喝的干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刹住了三股歪风。
黄成模对干部要求严格,对百姓却宽容关爱。他说:“没有不讲理的群众,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黄成模一到东方市,就向全市群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住宅和办公室电话,欢迎群众有事直接找他,还宣布不设秘书,不许挡驾。
八所镇小岭村是海南远近闻名的“上访村”。这个村的党支部软弱无力,村委会瘫痪,部分村干部腐败问题严重,村民们曾多次集体上访,本来应该2001年完成的“两委”换届选举,一直拖到2002年初还没选出。在3个月的时间里,黄成模书记前后13次走进小岭村,挨家挨户摸情况、做工作。有一次,参加座谈会的村民发生争吵,矿泉水洒了他一身,在场的人一下子都愣住了。黄成模掸了掸身上的水,说:“没关系,请继续讲,老百姓的水只会浇醒我们干部的头脑。”村民们是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不久,市委成立了工作组进驻小岭村,指导完成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并建立起村“两委”联席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并对备受村民质疑的村账务进行全面清查,追究了两名原村干部的法律责任。此后4年多来,小岭村再没出现过上访问题,社会稳定了,经济上去了,2005年全村农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3200多元,比4年前高出1100元。
把“断水渠”变成“连心渠”和“致富渠”
东方市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地方,这里古称“九龙”、“感恩”,因旱而祈龙,因求雨而感恩。年均降雨量只有8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300毫米。30年前建成的水利渠道,由于建设标准较低,大多渗漏、淤塞、坍塌、断水,使400多公里渠道报废,3万多亩水田变成“望天田”。每年春耕时,这里的农民村与村、村与农场、邻居之间为争水经常打架,甚至发展到上千人的械斗。
2001年12月,黄成模带领水利部门的干部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摸清了全市各乡村水利失修的情况。当时,资金不足给黄成模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东方市地方年财政收入只有5000多万元,而全市职工的工资和机关运转的经费开支就达近2亿元,修水渠钱从哪里来?黄成模为此寝食不安,最后下定决心:领导带头,全市人民齐上阵,水渠照样能修好。2002年,黄成模没有过春节,而是召开机关动员大会,统一了大家的思想。黄成模自己扛着铁锨,戴着草帽,带领全市116个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和驻地部队官兵1.2万多人,浩浩荡荡开进工地,开始了东方市水利大会战。
5月的海南,气温都在37摄氏度左右,闷热难熬,但黄成模每天出工,光着脚、扛着铁锨,走在队伍最前面,3个多月下来,他的皮肤晒得更黑了,手上起了老茧。 市委副书记王应才回忆说,书记带头,干部群众积极性很高,不叫苦喊累,当年高标准硬化了56公里干渠,获得了全省水利建设一等奖;第二年一鼓作气又硬化了60公里干渠。4年多来,东方市又先后组织了11次水利大会战,共硬化了308公里的水利渠道,比解放以来硬化干渠的总和还要多。黄成模由此多了一个“水利书记”的美名,农民都说,过去的“断水渠”变成了“连心渠”和“致富渠”。
2005年,海南全省遇到了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30年来最大的台风。但东方市没有因缺水而出现成片撂荒的田地。有了水,种植结构有了调整的余地,全市种植芒果、香蕉、菠萝18.2万亩,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13%,农民年人均收入达3076元,比2002年增收602元。
“对人民的感情是一种境界,也是工作水平和修养”
“职务是一种责任,对人民的感情是一种境界,也是工作水平和修养,为人民造福是我的人生目标和最高追求。”这是黄成模的价值观和政绩观。黄成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5年,黄成模转业时安排在海口振东区任副书记、副区长。当时部队首长考虑他降两级安置,劝他暂时不要转业,黄成模对领导说:“只要能为老百姓干点事,干什么都可以,级别高低我不在乎。”到地方后,由于工作出色,一年后黄成模又被提拔为区委书记,2001年12月提拔为东方市委书记。到地方工作的11年时间里,黄成模没为自己的职务问题找过一次领导,也没发过一句牢骚。不论是主持振东区的工作,还是主持东方市的工作,只要他一到任,工作就会发生新的变化。
7月26日,江边乡冲俄村的黎、苗族同胞听说黄书记要来看望他们,全村男女老少提着香蕉、龙眼和连夜煮好的粽子,排着长队在村口等候,黄成模刚一下车,就被团团围住,一定要让被他们称为“草帽书记”的黄成模亲口尝尝他们的瓜果和粽子。此情此景,让10多家来自北京媒体的记者们感动,大部分还不会讲汉语的黎、苗族群众每人都想和黄书记说句话,握个手,这是群众对黄成模的肯定和嘉奖。
村委会主任李文明指着自己的新瓦房向记者介绍,冲俄村两年前还在38公里外的贫困深山里,有33户苗族和黎族同胞。因为大山阻隔、没有公路,村子几乎与世隔绝,车通不了,电用不上,不少村民几年出不了一次山。2003年8月,黄书记和几名干部步行来到这里,看到村民们住的是茅草房,喝的是山沟水,入夜,黄成模住在村里岁数最大的彭清贵家里,黄成模抹着泪对老人说:“这里的农民生活太艰苦了,没把你们搬出去,实在对不起。”
几天后,黄成模带着班子成员来到江边乡政府开会,为冲俄新村选址,当场布置新村建设的各项事宜。2004年春节前,冲俄村的33户黎族苗族同胞,走出贫瘠的大山,告别茅草房,搬到了邻近乡政府的冲俄新村,全部住上了崭新的瓦房。彭清贵老人临终前,黄成模专程赶来看望,老人握着黄成模的手,断断续续地说:“谢谢黄书记,我这辈子住上了新瓦房,死也瞑目了。”黄成模也落泪了,他感到,百姓的眼泪重千金!
立党为公的楷模 执政为民的榜样
黄成模同志在担任县市(区)领导职务的10多年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带领一班人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黄成模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是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优秀代表。
黄成模同志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要求自己。他在部队是好战士、好党员、好干部,就任东方市委书记以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为化工城提供优质的人居和创业环境。他带领班子成员团??国民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黄成模同志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没有不通情达理的群众”的座右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满腔热忱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用心打造市委与老百姓的“连心桥”,时时处处展现火热的爱民情怀,东方市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黄成模同志组织和带领机关干部开展11次水利大会战,为东方市在大旱之年夺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农民群众称赞为“草帽书记”。
鉴于东方市党群干群关系一度紧张、群众上访不断的现状,他从转变干部作风抓起,凡是涉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他都尽可能亲临第一线,前后10次深入四更镇四中村解决村民土地纠纷,13次走进八所镇小岭村指导村“两委”换届,把群众上访变为领导下访,化解了大量矛盾,推动了东方市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黄成模同志的事迹被当地老百姓编成了歌词,写成了诗。这就是人民对他的肯定。
黄成模同志一身正气,始终坚持在各方面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常说:“无私无畏先从我做起,廉洁自律请向我看齐。”在他的倡导下,东方市在海南省率先出台《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领导班子决策程序。他努力带好各级领导班子,说话讲诚信,办事讲规矩,带头认真执行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形成可亲可敬的领导风格和人格魅力。
我们要学习黄成模同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而忘私,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为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学习他视百姓为父母,把为百姓谋利当作自己人生最高追求的思想境界。以黄成模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来源:海南省就业局网站)